江西号称”戏曲之乡”,所谓”戏曲之乡”,不仅是说它的兴盛与繁荣,而是指赣地本土文化在其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生动演示了中国戏曲这一艺术形态从发生到成熟直至鼎盛的整个动态的历史进程,为人们立体反观中国戏曲发展史的历程,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视角,也为戏曲文化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参照系。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在江西的戏曲文化中,戏剧剧种十分多,特别是采茶戏,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戏剧。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江西戏剧的知识,小本本可以拿好了!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赣剧

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剧起源于赣东北,流行于江西省境内。其声腔基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融合了清代中期传入江西境内的昆腔与乱弹而形成,是古代四大声腔之一。1951年定名为赣剧。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歌舞结合,声腔体系十分丰富。2011年6月8日,赣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弋阳腔

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盱河戏

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弹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实际也证明它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宁河戏

起源于江西修水,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角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

江西的戏曲介绍「江西被称为34戏曲之乡34五大经典剧种用戏剧与世界对话」

据普查结果初步统计,江西省现存活态戏曲剧种(含皮影戏、木偶戏)共33个。其中本土戏曲剧种24个:赣剧、弋阳腔、九江青阳腔、宜黄戏、广昌孟戏、婺源徽剧、东河戏、宁河戏、西河戏、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赣西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萍乡采茶戏、宁都采茶戏、武宁采茶戏、瑞昌采茶戏、袁河采茶戏、万载花灯戏、赣中花鼓戏、永修丫丫戏、南河戏。

跨省剧种3个:京剧、黄梅戏、越剧。皮影戏2个:上栗皮影戏、湘东皮影戏。木偶戏4个:横峰提线木偶、兴国提线木偶、兴国手端木偶、信丰手端木偶。与《中国戏曲志·江西卷》所列剧种相比,恢复了一个剧种即弋阳腔,新增了2个剧种,即永修丫丫戏、南河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