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 坚守 前行 (基层戏曲院团在基层)

执著坚守前行基层戏曲院团在基层

作者:张文豪

“装车、卸车、布置舞台、吃饭、化妆扮戏、登台、演出结束”,这是一整套固定的演出程序,每从一个地方转场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忙碌又平凡的一天很快就这样过去了。对于舞阳县豫剧团一个常年扎根基层戏曲院团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只是成年累月演出生涯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了,和众多深入基层,坚守在戏曲工作一线的兄弟院团一样,只有灯光亮起、锣鼓响起、站在舞台中间,那一板一眼,那一招一式认认真真的去演绎,面对台下热情高涨的观众时,那份责任,那份荣耀,那份戏比天大的戏曲精神被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无关乎个人荣耀,无关乎四季冷暖,或为艺术或为追求,更多的是为生计,一个个穿梭在基层一线的戏曲前行者。

乡音萦绕,韵律悠长,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地方戏曲是一个地方文化重要的代表和丰厚的艺术载体,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园林中的绚丽宝藏。而承载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要数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基层戏曲院团了。他们的足迹遍布社区、学校、农村、乡镇、矿山等每一个角落,密切着艺术与基层百姓的紧密关系,成为了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纽带,守护着地方传统文化的一片天地。

众所周知,前些年来,戏曲传统艺术可谓困境重重,险象环生,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一蹶不振,市场惨淡。残酷的市场经营环境迫使一些基层戏曲院团陷入困境,甚至陷入绝境名存实亡,不由使人直呼,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前途何在?命运何从?中华戏曲传统文化何以破冰,涅槃重生?

一、演员群众互动多,戏曲艺术在基层

相对于国家级戏曲院团,基层戏曲院团一般来说,规模并不大,多侧重于基层百姓的演出,承担着送戏下乡等演出任务,服务于农村乡镇广大百姓,往往演出条件差,演出场次多,然而却是受惠观众广,一年下来多在三四百场也是很寻常,每天演出三场,如遇到特殊情况有些甚至一天演出四场五场都很常见,其中舞阳县豫剧团就有着一天连演五场的演出记录,这些地方戏曲院团在基层戏曲文化根脉的传承上担负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演出场次多,演出条件差,这是基层院团当前普遍存在的演出现状。就拿舞阳县豫剧团来说,该团每年演出场次不低于三百场,除了部分商演还承担着各级政府下拨的送戏下乡任务,其中大多是在乡下农村,多为室外露天演出,场地也不固定,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送戏下乡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止过,每到一地不论刮风下雨只要能演出,他们都认认真真为群众演出,长期坚持使剧团与群众打成一气,培养出了剧团与群众、演员与观众的深厚感情。有一次,剧团送戏下乡演出,正赶上连夜转场,剧团赶到演出地已接近夜里凌晨,由于演出场地演出设备车辆无法靠近,需要工作人员手抬肩扛,当地村民有的就半夜赶来帮忙和剧团工作人员一起托运演出设备,剧团与群众结下深厚友谊,联手劳动保证了第二天演出顺利进行。

基层院团在农村的演出比不上大城市的剧场,设施相对简单,更是为了方便频繁转场携带,然而他们对演出质量的追求毫不松懈,演出剧目也是精彩纷呈,既有传统经典剧又有新编创作剧以及现代剧。深受基层群众的喜爱,有的还不乏在省市获奖,成为了院团的保留经典剧目,精彩的演出也使剧团拥有了一大批忠实戏迷观众,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

二、青年戏曲人才匮乏,演出现状堪忧

基层戏曲院团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演出剧目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真实亲切,深受观众喜爱。由于受演出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普遍呈现出粗糙,缺乏精凿加工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匮乏,不仅仅是优秀青年演员,剧团的演出创作等人才的稀缺也是制约限制剧团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缺少完善的主创团队,演员创作团队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甚至后继无人。尤其在基层院团,人才问题令人堪忧,这也正是全国院团普遍存在的问题面临和有待解决的难题。

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学习戏曲的热情不再,没人学戏,无人唱戏,戏曲演员招收困难,致使剧团演员供给缺乏保障,直接导致了部分优秀演员成了戏曲界抢手的香饽饽,更甚者一些院团为了赶排剧目只得临时借人,虽然这是很常见的事,但也多少显现出了戏曲院团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

当下基层院团多是老年人居多,演员多数在50岁上下的大有人在,笔者经常能听到一些院团负责人抱怨,不是不想让剧团年轻化,那样剧团走到哪里,就会无形中使剧团形象大增,但现实状况却是不尽如意,且不说年轻演员难找,有些院团就是能找到面对高昂的工资支出也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再加上现在好点的戏曲演员都去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剧团,毕竟人往高处走,这也是自然规律人之常情,所暴露出的戏曲人才现状却是令人深思的。而夹在基层中低层的县级院团来说,更是使人无奈,返聘退休高龄演员成了他们为维持正常演出现状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对于眼下面临的困境,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不少有利举措,其中“戏曲进校园”便是为戏曲艺术开辟青少年市场而有意为之。弘扬传统艺术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他们对戏曲的热爱,这是一个大布局,是一个拯救传统文化大工程,但我们还是期待能看到希望,看到效果,虽不能从根本上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看使人欣慰的。

三、资金不足,生存力不从心

一个院团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人才,充足的资金也是决定着其发展轨迹,资金不足似乎是大多数基层戏曲院团的顽疾,挥之不去痛,资金短缺也是导致人才匮乏的元凶之一。

现在基层戏曲院团的待遇相对较低,一些条件好点的院团还好,一些条件差点的县级基层院团,在资金方面就凸显劣势,资金不足就成了制约发展的致命伤痛。普遍现象是演出任务重,演员工资低,每月也只是一两千元的工资收入,如果条件再差点,甚至一年还不能发满12个月,更多的是在温饱线上徘徊,其惨淡程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拿出足够的资金创作排演创新剧目。更有甚着,为了自己喜爱的戏曲事业,抵押自家房产等,游离在成与败的两可间,其精神可嘉,但却着实让人心痛。 资金的短缺是一些基层院团是举步维艰,在进与退的风口摇摆不定,没有资金排戏,请不起导演主创人员,就在网上下载视频自学,没有资金购买服装道具就自己制作,一切从简,节约开支。正是这样要生存下去,还要经过十足的努力,对于每一个基层院团的负责人来说,他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戏曲人对戏曲有责任尽自己所能去传承,弘扬地方戏曲艺术,但基层戏曲院团的发展和壮大,更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近年来,欣喜国家出台关于弘扬发展戏曲文化的一揽子优惠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推出,令基层戏曲院团也切切实实的得到了实处,使他们受益匪浅。国家正在一步步加大对基层院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这使常年演出在基层的戏曲院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层群众的殷殷热爱,基层戏曲院团的现状定会有所改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